1564504102-09-37-45-15-1

酯类合成机油,好在哪?

酯类油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类高端合成润滑油,大约是二战时期德国人为了解决坦克机车寒带启动的问题而开发出来的,后来被广泛运用在航空等领域。

酯类油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类高端合成润滑油,大约是二战时期德国人为了解决坦克机车寒带启动的问题而开发出来的,后来被广泛运用在航空等领域。渐渐的转用到汽车运动中。先从化学角度说一下枯燥的合成。酯类基础油是由有机酸和醇催化脱水而成。常用的有双酯,多元醇酯以及复酯。

酯类产品含有羰基氧和醇基氧等多种形态氧原子,这是酯类合成油区别于一般矿物油的官能团,具有极性。而三类合成油以及PAO合成油的基础油都不含有这种基团。在润滑过程中,能在摩擦副之间形成厚的油膜对润滑效果很关键,含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更容易吸附在摩擦界面上形成有效的韧性油膜。而与此同样的功能,非极性合成油是通过外加添加剂实现的。从产品说明上可以看到诸如双酯,醇酯等字样,其实就是合成原料不同,反应机理大同小异。
双酯是由二元酸和一元醇,或者一元酸与二元醇酯化而成。多元醇酯是由多元醇与直链或者具有短支链的脂肪酸反应而成。而复酯是由二元酸和二元醇酯化成长链分子,再将端基的醇或者酸酯化,最终得到高粘度的产品。从性能来讲,由于含有柔性较好的碳—氧链,所以酯类的最大优点在于宽泛的液态范围和低温流动能。就酯类本身而言,双酯类黏度较小,粘度指数比较高,其倾点一般都能够低于-60度。多元醇酯粘度比双酯大,黏度指数和倾点也不及双酯。300V低温启动型好于红线,就可以从产品的分子结构上找原因了(当然添加剂也是影响因素)。复酯类产品由于粘度很高,一般作调和组分,用来提高油品粘度。
酯类全合成机油,更强在哪里?
什么东西都有两面性,酯类油也不例外,先说说优势:
1.热安定性能好.单纯从热分解温度来看,双酯类油一般在280左右,醇酯类超过300度。这跟其分子结构有关,以新戊基多元醇酯化而来的全阻化酯,分解温度更高。
2.极性结构赋予此类油特殊的润滑表现,容易吸附在界面上形成稳定的油膜,即使冷车状态也不至于完全回流,提供很好的低温保护。打个比方,相比于矿物油类润滑油,酯基的极性官能团就好比壁虎的吸盘一样吸在摩擦副界面,即使低温冷车状态下也不容易脱落。
3.对添加剂的感受性较强。可以很好的与抗氧,抗磨等添加剂融合,协同。
酯类油最大的劣势在于其水解安定性和材料的兼容性。由于含有极性基团,所以酯类油容易吸潮(用剩的记得把盖子拧紧了啊)。聚酯对纯水的稳定性还算不错,在酸碱环境下不稳定。由于机油中由于含有许多含磷,硫的添加剂,而且工作过程中会有磨损下来的细小金属颗粒,在金属催化下添加剂会产生酸性物质,进一步催化了酯的水解。酯类对某些结构的橡胶制品会有明显溶胀,也是其弊端之一。不过这些缺点都通过适当的改性添加剂缓解了。
酯类合成油有什么不一样?
酯类合成油含有羰基氧和醇基氧等多种形态氧原子,这使酯类合成油区别于一般矿物油的官能团,具有极性;而三类合成油以及PAO合成油的基础油都不含有这种基团,这是脂类合成油和普通合成油的最大区别。主动吸附油膜和被动粘附油膜在润滑过程中,润滑油在摩擦处之间形成厚的油膜对润滑效果很关键,含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更容易吸附在摩擦界面上形成有效的韧性油膜。而与此同样的功能,非极性合成油是通过外加添加剂实现的。主要依靠一定的粘稠度粘附在摩擦界面上,这种粘附随着发动机停止工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回流脱落,油膜变得十分脆弱。依靠化学极性吸附而产生的油膜能够在发动机停机后长时间保持,为发动机提供不间断润滑。
1564503993-10-15-02-59-1

2019年1-5月中国进口原油来源区域分布

2019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依然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年1-5月中国原油进口量达2.05亿吨,同比增长8.13%。
图1 2019年1-5月中国进口原油来源区域分布

由图1可知,2019年1-5月中国共从48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原油,中东、非洲、俄罗斯和南美洲依然是我国原油进口的四大来源区域。中东地区的进口占比已达到47%,较之前几年有所改善;俄罗斯的进口占比达到15%,但是中国依然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图2 2019年1-5月中国进口原油来源国Top10

我国进口前十大来源国如上图所示。俄罗斯已经连续四年年位居榜首,沙特阿拉伯基本与俄罗斯持平,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原油海外供应来源。伊朗的出口量有所下降,美国制裁带来的利空影响已有体现。与2018年同期相比,中国从伊朗进口量下降3%。而前十名中,降幅更为明显的则是美国,今年已退出十强舞台。增幅较为明显的是巴西和阿联酋。
1564503883-824a7dc5-b3db-4bcc-867e-dfb661ce521e

工业4.0时代|2019年中国工业润滑油行业的五大趋势

中国润滑油行业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品质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高品质润滑油需求量在润滑油整体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未来,润滑油品牌的高质量发展是唯一出路。

1.环保风暴席卷全国,政策因素推动润滑油产能集中度迅速提高

京津冀和山东地区,传统上都属于润滑油生产企业的产能集中地,受国家严厉的环保政策影响,这个区域数百家小的润滑油厂,都干不下去了。其实不光京津冀,全国都不同程度面临类似情况,想拿环评越来越难。整个环保风暴,对润滑油行业影响很大。

2.整个润滑油行业的下游需求结构,也会发生极为明显的变化 ,其中的变化原因,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简单来说,就是各行各业的低端产能、落后产能和小散产能面临集中淘汰,润滑油用油档次和级别,会出现明显提升;

(2)智能化生产

无人工厂、农业4.0、工业4.0,早已不再是传说,而是各行各业正在发生的事实,用油品种和档次,都将围绕这个变化展开;环保风暴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各行各业的落后产能都集中淘汰,另一方面是各行各业的企业分布,在地域分布上发生巨大变化。

3.原来的小油厂品牌和经销商代工品牌面临着较长时间的阵痛

润滑油品牌越洗越多,跟小油厂自己的生存策略和经销商层面的品牌裂变存在很大关系。

目前,成批成批的小油厂被强制关闭,新建工厂又很难拿到环评,受冲击最大的,还是那些手中拥有较为稳定客户资源的“小油厂品牌”和“经销商代工品牌”,原本顺畅的上下游供应链体系正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他们都在“被迫”寻找全新的、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4.“中小厂家”和“经销商品牌”,商业模式面临“新局面”,亟待重塑   从市场基本面来看,基础油、添加剂和成品油的生产与供应能力稳定,但供需间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谁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的问题突出。

 

对于原来的“中小润滑油厂家”和“运营品牌的经销商”来说,商业模式面临“新局面”挑战,亟待重构。这也意味着如何重新构架自己品牌的产业链、价值链体系,如何让人财物、产供销,处于更好的可掌控状态。

 

5.积木式创新不再遥远,将成为润滑油行业重塑的力量

 

苹果和特斯拉为代表的“积木式创新”,在如今行业大洗牌的浪潮下,成为一大亮点。“积木式创新”最大的特点,是公司貌似刚刚成立,就沿着价值链、产业链,以战略联盟或者生态圈的形式,整合行业内各个模块上最专业的资源,秒杀圈中原有“大佬”。

拿润滑油来说,圈内一流的基础油和添加剂资源,超级技术大牛,能拿到环评的靠谱的生产基地,专注专业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团队,深耕行业近二十年的营销策划鬼才,统统具备,比拼的是谁能率先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